「恢復」年齡越大感受越深的詞彙

恢復:一個身體年齡越大感受越深的詞彙

 

10月底的這個周末打開社群平台,接連被日月潭環湖馬、墾丁IRONMAN70.3各種瘋狂洗版...

隨著天氣轉涼賽季開始熱絡,選手們在分享中除了談到訓練菜單和備賽狀況外,也有許多和身體狀況相關的內容

其中大多數人都提到身體恢復非常重要,因為沒有恢復、沒有進步,但實際上從我們一直以來和運動者的互動中,大家對於「恢復」這兩個字雖然常聽到,卻很少能完整表達恢復是什麼或應該做什麼,所以堅心希望藉由這篇分享,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恢復概念以及帶來的幫助

 

到底什麼是「恢復」

相較賽事補給,恢復這個概念在我們做推廣時常得到一個回饋「蛤?恢復?不就是滾筒滾滾拉拉筋,了不起多吃多睡點,而且我訓練後身體又沒有不舒服,就會忘記(或懶得)做啊」

 

如果用現實生活來舉例,就是年輕時無論是打一整個下午的籃球,或是熬夜夜衝、夜唱,雖然當下身體很疲憊,但只要休息一天,隔天又能生龍活虎的繼續趴趴走

而當年紀稍長時,如果做同樣強度、時間的運動,或是聚會後續攤夜唱,即便休息個一天,隔天起床時仍感覺這裡痠、那裡痛,或是精神不濟想請假...

我們非常確定這都是自己身體的回饋,但當中到底有什麼差別呢?

排除體能差異,原因是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的代謝及機能會慢慢遞減,所以即便是做同樣的活動或訓練,年輕和年長者的恢復效率仍會有落差。

但以耐力運動來說,運動表現在恢復良好的前提下不會和年輕時有雪崩式的差別,所以「恢復」對於從事耐力運動的愛好者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!

還有個問題時常有人提出,是不是只要訓練或賽事結束後身體沒有異狀、精神沒有特別不濟,就不需要特別去做恢復呢?

 

很重要的一點是,訓練後會對身心造成壓力和影響,這些影響若是有完整的恢復,身體便能向上適應,變得更加強壯!但若忽視恢復這個重點,可能會有下列這些狀況產生:

過度訓練症候群(Overtraining Syndrome, OTS):

  • 長期過度訓練而恢復不足有可能導致過度訓練症候群。這種狀況下可能會導致身體和心理狀態下降,例如疲勞、情緒波動、睡眠障礙、訓練效率降低等。

受傷風險增加:

  • 恢復不足會增加如肌肉、韌帶和其他組織的受傷風險。恢復期是身體修復、增強的關鍵時期,恢復不足會使這些組織無法從訓練中徹底修復。

免疫功能下降:

  • 過度的體力消耗和缺乏休息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,使身體更容易感染疾病(常見的有高強度賽事或超鐵、超馬後特別容易感冒)。

壓力增加:

  • 持續高強度訓練和恢復不足可能會影響心理壓力,導致動機低落(不想練)、情緒疲憊甚至抑鬱。

運動表現下降:

  • 恢復期是提升運動表現的重點。若缺乏恢復,身體無法有效適應訓練的刺激,可能導致運動表現停滯甚至倒退。

慢性疲勞:

  • 長期的身體疲勞不僅會影響運動表現,更可能對日常活動造成負面影響,比如工作效率下降、注意力和記憶力降低等問題。


所以無論是業餘愛好者或職業運動員,練後的「恢復」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,不能因為身體感覺都很OK就偷懶,因為對身體和心理的壓力會逐漸累積,等到發現狀況不對時,只好花費更多精神和體力來回復狀態。

要了解恢復不只是為了緩解肌肉疲勞、減少受傷風險,更重要的是,它能幫助身體從運動造成的壓力中恢復,為下一次的訓練或比賽做準備。

 

負面影響上面已經分享,那到底完整恢復對我們到底有哪些正面幫助呢?

強化訓練效果、幫助運動表現

  • 目標: 好的恢復策略能幫助運動者,縮短訓練或比賽間隔的時間,突破身體的當前極限,使其適應更高的運動強度和技能水平,幫助我們獲得更好的成績。
  • 方法: 運動後攝取適量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電解質或抗氧化補充劑等,並進行按摩和低強度運動,搭配充分的睡眠等。

精神狀態改善

  • 目標: 心理恢復與身體恢復同等重要,有助於運動者管理壓力、焦慮和疲勞,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增強動機、提高專注,並讓身體恢復更有效率
  • 方法: 運動後進行冥想、瑜伽或簡單的呼吸練習,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都有助於改善心理狀態。

提升日常生活品質

  • 目標: 運動者的日常體能及能量水平直接影響我們的訓練和比賽表現。
  • 方法: 良好的恢復能讓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,也能提高運動員在非運動時間的注意力、情緒狀態和整體活力水平。

 

結論:

在追求更好的運動表現時,我們常聚焦討論於更激烈、更持久的訓練,卻忽略恢復的重要性。而恢復不足則可能會讓過去的努力全都白費。這些問題不僅是運動場上的挑戰,更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。

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個精密的系統,這個系統的運作需要被好好照顧。無論是生活或運動,聆聽身體的聲音,給予他所需要的休息和營養,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持續努力的目標。

透過良好的管理和恢復,希望大家都能在重要時刻發揮出最佳的運動表現,享受健康、快樂的運動人生!(期待繼續看到賽事和運動生活的洗版文)

 

覺得文章對自己很有幫助的話,歡迎到我們的IG或FB看看更多運動小知識喔

IG:堅心 outrun_taiwan

FB:堅心 Outrun Nutrition

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Bishop, D., Jones, E., & Woods, A. K. (2008). Recovery from training: A brief review.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, 22(3), 1015-1024.
  2. Meeusen, R., Duclos, M., Foster, C., Fry, A., Gleeson, M., Nieman, D., ... & Urhausen, A. (2013). Prevention, diagnosis, and treatment of the overtraining syndrome: Joint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.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, 45(1), 186-205.
  3. Kreher, J. B., & Schwartz, J. B. (2012). Overtraining syndrome: a practical guide. Sports Health, 4(2), 128-138.

 

 

#運動恢復
#圖片是表達吃練睡
#恢復和訓練同樣重要
#沒有恢復何來進步

#堅心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